【信息時報】“坐月子”期間持續(xù)發(fā)生劇烈頭痛要注意
信息時報訊(記者 黃艷 通訊員 甄曉洲 周晉安)下水道如果被淤泥堵塞,污水無法排出,就會逆流或外溢;大腦血管如果被血栓堵塞,回流不暢,生命就會亮起紅燈。家住廣州從化的王女士剛剛生產下一個健康的小寶寶后,突然發(fā)生抽搐,不省人事,患者幾經輾轉來到中山三院,確診為顱內靜脈竇血栓該院汪求精教授立即組織腦血管外科團隊,對患者進行了血管內靜脈竇取栓治療,將堵塞的血管徹底打通,患者已經轉危為安。據了解,腦靜脈竇血栓形成是非常罕見的腦血管疾病,其發(fā)病率僅占腦卒中的0.5-1%。重癥患者死亡率高達10%左右,該病在各年齡組均可發(fā)病,發(fā)病因素包括頭面部的感染、血液高凝或瘀滯等,但研究發(fā)現,靜脈竇血栓在口服避孕藥和圍產期的女性中明顯高發(fā)。
?
23歲新產婦腦靜脈竇堵塞??
23歲的王女士不久前剛產下小寶寶,在生育2周后出現間斷頭痛了,一開始沒有惡心、嘔吐,但反復肢體抽搐。家人以為“感冒”了,吃了“感冒藥”后,頭痛不但沒有減輕,反而越來越重,并開始出現意識不清等癥狀。眼看患者病情越來越重,家人趕緊將她送到附近醫(yī)院就診。在當地醫(yī)院做了頭顱CT后,醫(yī)生認為靜脈竇血栓形成可能性大。
?
考慮患者病情危重,又是一名初產婦,治療風險很大,當地醫(yī)院緊急聯系該領域的權威專家、中山三院腦血管外科主任汪求精教授進行會診指導?;颊卟∏槲V?,汪主任詳細詢問病情后,告知就診醫(yī)院醫(yī)務人員:患者考慮為顱內靜脈竇血栓,隨時可能出現腦疝,需連夜轉入中山三院治療。
據了解,顱內靜脈竇血栓臨床特點不明顯,極易漏診誤診,這是一種相對少見的腦血管疾病,常由外傷、感染、腫瘤、凝血機制異常等因素引起。血栓阻塞靜脈竇造成靜脈血液回流不暢,可使顱內靜脈和毛細血管的壓力增加,該病臨床表現多樣,與血栓形成的部位、嚴重程度和發(fā)生速度有關,常有頭痛嘔吐等顱內壓增高癥狀,可有抽搐和局限性神經系統缺損癥狀,甚至出現昏迷等癥狀。
王女士到達中山三院后,腦血管外科團隊馬上為其完善術前準備,緊急行全腦血管造影,造影結果證實了汪求精教授此前的診斷:患者顱內靜脈竇廣泛血栓形成。
手術通過腦血管解剖位置摸索前進
診斷雖然已經明確,但是治療卻非常棘手。由于患者可能存在許多未知的血栓引起靜脈竇不顯影,只能通過腦血管的解剖位置來摸索前進,對操作醫(yī)生的熟練程度及應急能力等要求很高。
?
?
?
汪求精教授向患者家屬詳細說明了手術的必要性,在得到家屬支持后,腦血管外科團隊馬上為患者安排靜脈竇血栓取栓術。手術中汪求精教授采用靜脈入路,憑借數十年的介入手術經驗小心探索,一邊"疏通",一邊不斷切換正位及側位造影,避免造成其他損傷。終于,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幾個小時的奮戰(zhàn),在多次支架取栓、導管抽吸后,患者靜脈竇順利再通。
術后,經過醫(yī)護人員的精心治療與護理,王女士的頭痛消失,意識轉清,精神明顯好轉,癲癇也未再發(fā)作,最終脫離了生命危險、逐步恢復健康,即將與朝思暮想的小寶寶團聚。
“坐月子”期間持續(xù)發(fā)生劇烈頭痛要注意
近幾年隨著神經介入的發(fā)展,神經介入取栓術成為靜脈竇血栓形成新的治療手段。中山三院腦血管外科建科短短1個月以來,已成功救治2例危重靜脈竇血栓患者,均恢復良好,得到患者及家屬的一致認可。腦血管外科團隊在該項技術方面處于國內領先水平。
汪求精教授介紹,顱內靜脈竇血栓病因復雜,多種因素均可誘發(fā),發(fā)病率大約為3~4/100萬。好發(fā)于青壯年及兒童,尤其是20-40歲育齡女性及新生兒更為多見,男女比例達到1:1.5-5,尤其是口服避孕藥及圍產期的女性尤其高發(fā),占到所有靜脈竇血栓患者的5-20%。隨著二胎政策的開放,發(fā)病率呈逐年升高的趨勢。
汪求精提醒,若在"坐月子"期間持續(xù)發(fā)生劇烈頭痛,一定要考慮腦靜脈血栓的可能性,應去到腦血管疾病治療水平較高的醫(yī)院進行腦血管的磁共振或CT等專項檢查。在預防該疾病的發(fā)生方面,汪求精教授介紹,孕產后的女性要注意適當飲水,適度運動。
同時,對于病因不明的慢性偏頭痛患者,其實很多都是腦靜脈血管的問題,但是絕大部分患者甚至醫(yī)生都意識不到,所以長期無法治愈。因此,他提醒有關醫(yī)生和慢性頭痛患者,在進行腦部檢查時,不能只單純檢查腦動脈,腦靜脈檢查也應受到同樣重視。
介入技術發(fā)展開啟了治療該疾病的新途徑
據悉,顱內靜脈竇血栓因其病因復雜、臨床表現多樣且缺乏特異性,以往較難做出臨床診斷,極易出現漏診誤診,其漏診率可達 73%, 40%的患者平均診斷時間在10天以上,重癥患者死亡率高達10%左右,臨床處理相當棘手。汪求精教授介紹,磁共振成像和腦血管造影等神經影像學檢查技術的不斷進步為該病的診斷提供了重要幫助。據悉,靜脈竇血栓的傳統治療方案以抗凝等內科治療為主,嚴重者需開顱手術治療,患者預后參差不齊,但隨診介入技術的逐漸發(fā)展,血管內治療也開啟了治療該疾病新的途徑。但此技術要求較高,一般單位很難開展,加之大多數醫(yī)務人員對此疾病人事不知,因此國內目前關于此疾病的血管內治療均為散在零星的報道。
中山三院腦血管外科為中國卒中學會腦靜脈病變專業(yè)委員會副主委單位,汪求精教授帶領的腦血管病團隊,對靜脈竇血栓形成的發(fā)生機制進行了深入研究,并在國際上發(fā)表多篇論文;在國內率先開展顱內靜脈竇血栓形成支架取栓等新技術,目前承擔國家級項目《中國人群靜脈竇血栓登記研究》,并開展了廣東省顱內靜脈竇血栓形成的多中心前瞻性臨床研究,在國內處于領先地位。記者了解到,該中心正在制定國內靜脈竇血栓介入治療規(guī)范化指南,截至目前該中心已采用上述技術治療多例危重靜脈竇血栓病人,且病人均恢復良好。
?